近日,我院裴志超教授团队在肿瘤糖靶向超分子光敏剂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Pillar[5]arene-based supramolecular photosensitizer for enhanced hypoxic-tumor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为题,以封面论文发表于国际著名化学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ChemCommun)上。裴志超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晁爽与沈紫嫣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裴志超教授为通讯作者。
在肿瘤的光动力治疗(PDT)中,肿瘤组织的乏氧微环境严重影响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活性氧(ROS)的产生效率,同时PDT单一疗法抗肿瘤效果较差。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该团队基于半乳糖冠柱芳烃GP5和光敏剂硫代尼罗蓝衍生物NBSPD之间的主-客体组装构建了一种新型两亲性超分子光敏剂GP5ÉNBSPD,该超分子光敏剂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囊泡,抗癌药物阿霉素可以被负载其中。该囊泡可以通过半乳糖与癌细胞膜表面过表达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R)特异性结合来识别癌细胞,客体分子上的二硫键能在癌细胞内高浓度GSH刺激下断裂,选择性释放光敏剂硫代尼罗蓝与抗癌药物阿霉素。不同于传统光敏剂的是,硫代尼罗蓝对O2的依赖性低,且能够在低氧环境中高效产生活性更强的ROS杀死癌细胞。本研究为基于柱芳烃构建超分子低氧肿瘤光动力治疗系统,提高癌症治疗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策略。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21877088,21772157)、学校学科重点建设项目-糖纳米化学生物医药交叉创新研究项目(项目号:2017-C05)和“双一流”建设专项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cc/d1cc02959b